沪语热了《蒸蒸日上》探索如何让滑稽戏蒸蒸日上

发布日期:2024-01-27 05:39    点击次数:68

  大型滑稽戏《蒸蒸日上》近日亮相天蟾逸夫舞台,连续三天热演。京沪两地专家学者济济一堂,把脉《蒸蒸日上》如何持续“蒸蒸日上”。

  《蒸蒸日上》由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(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)与南翔镇联合推出,舒悦执导,潘前卫领衔主演,一人分饰三角。该剧以南翔小笼包制作技艺及传承人故事为蓝本,通过一家点心店的历史变迁和两户人家几代人的命运纠葛,串联起上海南翔小笼一百多年的发展史,讲述非遗美食的前世今生,描绘出一幅在党的领导下社会面貌日新月异、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的生动图景。

  “我爱看沪语的剧目,虽然我不是上海人,但我努力学习沪语,爱看沪语电视,爱看滑稽戏。”中国剧协名誉主席尚长荣说,“舞台上喜剧太少了,《蒸蒸日上》题材不大,意义不小,强强联合,众人拾柴火焰高,给其他院团树立了很好的范例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剧目才能从‘高原’走到‘高峰’。”

  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谷好好说,“曲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。滑稽戏艺术家们用扎实的作品和接地气的表演,成为独特的舞台文化符号。电视剧《繁花》掀起沪语热,上海演出市场同样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沪语作品。《蒸蒸日上》没有小角色,群星璀璨,满台生辉。潘前卫、陈靓、薛文彬、龚仁龙、曹雄、张国庆等观众喜爱的笑星们体现了海派滑稽艺术的整体实力。”

  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吴新伯尤其喜欢《蒸蒸日上》戏曲元素,“我最激动的是,那些耳熟能详的滑稽戏的戏曲唱段又回来了,这是滑稽戏的最大特色,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喜剧的最大特点。南腔北调各种各样的唱,观众们熟悉这些曲调,可以填新的词,词非常有滑稽的味道。”

  在评论家仲呈祥看来,新时代的中国舞台艺术,就应当发扬地方文化优势,以可贵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配置好地方独有的文化资源。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季国平认为,《蒸蒸日上》给予滑稽戏演员充分的表演空间,潘前卫一人饰演三个角色让人刮目相看。导演舒悦通过沪剧等不同剧种的特色为滑稽戏添彩。“《蒸蒸日上》内容很厚重,表面是滑稽戏,但滑稽的背后是厚重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。”

  评论家荣广润直言,不少新创滑稽戏更像话剧,依靠对白而忽略曲艺本体。在《蒸蒸日上》中,沪剧、淮剧唱段融入彰显了戏剧张力,铿锵有力的节奏也将人物情绪推向高潮。评论家刘文国也表示,《蒸蒸日上》充分体现滑稽戏九腔十八调的特色,在笑声中展示戏剧性的故事、情感、人物,继承并弘扬了上海滑稽戏的优秀传统。

  “《蒸蒸日上》给了滑稽戏一次新的转型赋能。”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遴选委员会副主任吴孝明在观看《蒸蒸日上》过程中,窥见主创团队的用心良苦,“《蒸蒸日上》为滑稽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,为滑稽戏未来怎么走提供了一种可能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