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成王当年的约定,竟断送了楚国称雄的梦想

发布日期:2024-02-21 05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69

如今我们在形容不愿与人发生争端的时候,往往会使用“退避三舍”这一成语,其中舍是古代行军时使用的距离单位,每舍为三十里,在古代让出九十里的战线相当于拱手送给对方一场大胜。

而在春秋的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在与楚军作战时就主动后退了三舍,这主要是为了报答昔日楚成王的恩情。

这也是当时楚成王向重耳索要来的,但楚成王肯定没有想到,正是这后退的九十里,让楚国失去了称霸中原的机会。

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,骊姬在受到独宠后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做晋国国君。

于是她就在晋献公的身边不停地说世子申生以及公子重耳、夷吾的坏话,晋献公在她的诱导下先是杀害了申生,之后又要对重耳和夷吾下手。

▲晋献公剧照

得到消息的重耳和夷吾只得开始了流亡之旅,重耳先是在晋国北面的小国狄国安身,出逃十二年后,晋献公去世,其子奚齐即位不久就被大臣推翻,之前逃往梁国的公子夷吾回到晋国成为了新国君。

夷吾担心重耳之后会对自己的王位产生威胁,于是派杀手前往狄国刺杀重耳,无奈之下重耳只得离开狄国,开始新的流亡之路,这次他先后去往卫国,齐国,曹国,然后又到了楚国。

▲重耳逃亡路线图

当时的楚国国君楚成王为了迎接重耳设下了十分隆重的酒宴,这让重耳受宠若惊,并不住对楚成王表示感谢。

楚成王见状便询问重耳日后如果他真的做了晋国的国君,将会用什么来报答自己,重耳表示楚国物产丰富,奇珍异宝更是数不胜数,自己似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礼物。

▲重耳流亡图

但楚成王对于这个回答显然不够满意,便一再逼问重耳,最终重耳表示如果之后晋国和楚国发生战争。

那么他会让自己的军队先退避九十里,如果这样依然不能解决争端,再和楚军开战,这便是退避三舍的约定了。

▲退避三舍漫画图

离开楚国之后,重耳和其随从又去到了秦国,此时秦国的国君为雄主秦穆公,他一直希望和晋国交好从而获得染指中原的机会。

于是他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重耳,并派出秦国军队帮助他击败了其侄子晋怀公夺取了晋国大权。

▲秦穆公

重耳即晋文公在登上王位之后励精图治,很快就让晋国成为了黄河北部最强大的诸侯国,他也产生了逐鹿中原的想法。

当时楚国在泓水之战中战胜了宋国,是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,中原诸多小国都是其盟友,重耳深知自己要和昔日恩人楚成王一较高下了。

公元前634年,鲁国和曹、卫两国结盟,这引起了其邻国齐国的不满,并多次对鲁国发起进攻,宋国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国地位,也加入了这次战争。

▲楚成王剧照

其时鲁、曹、卫三国均是楚国的盟友,于是他们就向楚成王请求援助,楚成王为了维护其霸主形象便派兵攻打齐国和宋国,由于宋国之前和楚国有过节,因此楚军将攻击的重点放在了宋国方向。

宋、齐两国之前虽然是强国,但当时并不是楚国的对手,更何况此次楚国还拉上了陈、郑、蔡国的援军。

▲晋楚之战

宋国军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,很快他们就只能固守都城商丘了,由于周边国家大多都是楚国的盟友,因此宋成公只得向晋国求援。

晋文公在接到宋国的求救后,便意识到这是他从楚国手中抢到中原霸主的好机会,但要想救援宋国,就要经过曹、卫二国,他们作为楚国的盟友很有可能干扰晋军的后方,这个风险令晋文公无法下定决心。

▲交战中的晋楚军队

后来在大臣们的建议下,晋文公重新制定了作战计划,晋军并不急于救援宋国,而是先全力攻打曹、卫二国,这样楚军必定会分兵北上救援盟友,到时候商丘之围便不攻自破了。

但令晋国人没有想到的是,直到他们将曹、卫二国之地尽数攻占,楚国也没有前来救援的打算。

▲重耳

此时晋军想要兑现救援宋国的承诺,就必须远离国境与楚军决战,纵使晋文公麾下有不少精兵强将,他对于此战的胜负依然没有什么把握。

这时晋国大臣又提出了一个绝妙的建议,他们表示可以让宋国给齐、秦两大强国赠送厚礼,要求他们从中调停。

▲重耳画像

此外晋国再许诺将曹、卫两国的部分领地赠予宋国,让他们继续坚守,由于曹卫是楚国的盟友,楚成王必不接受调停,到时候齐国和秦国就会站在晋国一边,楚军就没有什么优势了。

晋文公听后果断采纳了这一建议,齐、秦二国纷纷加入战局,这令楚成王感到力不能支,下令将楚军主力调离宋国,避免更大的损失。

▲楚国大将成得臣(字子玉)

但此时楚军将领子玉却表示自己要在宋国和晋军决一死战,来消弭有人指责自己指挥无能的流言,楚成王拿这位爱将没有办法,只得给他调派了几百名援军,并多次重申晋文公非等闲之辈,要他一定慎重。

子玉为了逼迫晋文公出战,宣称只要晋国归还曹、卫二国的土地并让他们复国,自己就从宋国国境撤出,否则就要一直围困下去。

▲古代战争

晋文公之后虽然让曹、卫复了国,但却将他们变成了自己的盟友,这让子玉怒不可遏,决定主动向晋国发起进攻。

在交战之前,晋文公遵守了之前和楚成王的约定,让前线的晋军后退了九十里,在城濮安营扎寨,静待楚军的到来。

而子玉见晋军不战而退,认定晋军信心不足,便让军队全速追击,殊不知这让他和楚军主力落入了晋军的包围圈。

在两军列阵之后,晋军对楚军的战斗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,他们认为楚军主力的战斗力十分强大,虽然他们长途奔袭至此,但正面作战仍恐难以取胜。

但楚军的右翼军队是陈、蔡等国的联军,他们缺乏训练,和楚军主力之间的联系也稍显不足,如果能够先将其击溃,那么胜利就唾手可得了。

▲城濮之战示意图

于是在交战当天,晋文公将晋军分为三队,然后先对楚军的右翼发动了奇袭,他们在驾车的马匹身上蒙上虎皮,这让陈、蔡军中的马匹严重受惊,无法形成战斗力,迅速被晋军所消灭。

但子玉却仍然充满自信,他认为仅靠楚军也足以和晋军抗衡,很快他发现战场左侧的晋军开始退却,并扬起了很大的烟尘。

▲春秋时代的战车

他立即命令楚军左军全力追击,可他不知道的是,这些尘土都是晋军故意扫起来的,在楚军左军脱离中军之后,晋军精锐迅速从四周杀出,直接绞杀了孤军深入的左翼部队。

虽然此时子玉的主力中军还毫发无损,但是战场形势对于楚军已经极度不利,最重要的是眼看左右两翼尽数被歼灭。

▲古代战场

这对中军士气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,无奈之下子玉只得下令撤兵,之后其便被楚王逼迫自杀了,宋国之围也被成功化解。

在城濮之战前,楚国的势力范围包括了长江、淮河及黄河流域,大多数国家都成为了其盟友,但由于楚国在西周初期地位较低,而且中原地区一直对楚国存有偏见,因此许多国家都希望中原能够出现齐桓公这样的人物来抗衡楚国,终结“中原无伯”的状态。

▲晋文公称霸中原

在城濮之战后,楚国国力严重受损,虽然秦、晋等国依然对其有所忌惮,但楚王已经没有逐鹿中原的实力了。

而晋国则成为了中原诸国心目中的救世主,再加上重耳一直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,这让其成为了其他诸侯心目中的齐桓公接班人,坐上了霸主之位。

与此同时城濮之战对于中国古代战争史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,在此次战役中,晋国的战略选择和外交手段是他们最终击败楚国的重要原因。

▲《孙子兵法》书影

后来的军事家也开始注重战场之外的元素,这令我国的古代军事理论上了一个台阶,《孙子兵法》中的“故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”一段显然也受到了城濮之战的影响。

而晋军主动退让,诱敌深入的战法在日后的战争中更是被不断复制,并多次取得巨大成功,退避三舍也成为了一种智慧的象征,和委曲求全等近义词产生了鲜明的区分。

在城濮之战结束后,不知道楚成王会不会想到当年的那场宴会,如果他当时没有咄咄逼人地要重耳给自己礼物,也许楚军就能避免舟车劳顿,战争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。

但历史毕竟没有如果,楚国也只能眼看着楚庄王打下的基业付诸东流,永远失去了独霸中原的机会。

参考资料:

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《左传》,左丘明著,中华书局2016年版;《史记》,司马迁著,中华书局2019年版;《孙子兵法》,苏武著,中华书局2011年版。

楚成王重耳宋国晋国楚国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